序
Histyocytomatosis? 喜蝦咪哇鍋!
主任看到病理報告脫口而出---
支吾半饗才說
那麼就轉給感染科吧- - - -
文哲兄的天有不測風雲
http://sch0916.pixnet.net/blog/post/36161233
勾起了二十幾年前的求醫往事- - - -
----尋求偏方浪費金錢 時間 生命--的故事
緣起
本文 沒有要責怪誰的意思
醫師有專業的考量
報偏方的親朋好友是一番好心
-----
而凡醫自己
對自己領域外的一知半解
才是整個事件的元兇---
想要寫的是當時的心情---
---難免有怨天尤人
現在回想起來
沒有誰對誰錯 孰是孰非—
只是一段眾因緣的交錯罷了
那幾年可說是生命中的黑暗期
無心也無暇寫日記
好像什麼記錄都沒留下來---
可能與事實有些出入
如果有中了誰的心
那是凡醫的筆誤 啪謝啦--
硬塊
1986下半年 第二個小孩 也是大女兒
才滿周歲
左耳後被阿嬤摸到硬硬的東西
大夥兒緊張的抱去給醫生看
也許才小小的一粒
如花生米大 ---阿嬤的形容
誰也不敢確定是什麼
只是觀察 再觀察---
然而小冤家不等人 日夜不停 繼續長大
-----又抱去地區醫院看
耳鼻喉科醫師說要作切片檢查- - - -
凡醫有點不屑 想
那個地方是顏面神經出來的重要部位
萬一被傷到 豈不一輩子 臉歪一邊
要切片乾脆到台北大醫院 - - - -
小兒外科
1987年初 風塵樸樸帶女兒到馬偕醫院掛號
為何選馬偕?
不是因為醫院創辦人馬偕博士
也是牙醫師的緣故
照理說台大應該是首選
但是耳聞紅包文化盛行(只是耳聞 沒求證)
長庚又很商業化?
榮總離市區遠!
馬偕離親戚家近 好
- - - - - - - - - -
掛號時 看到小兒外科---嗯 就是他
- - - - - -
主任摸著小雞蛋大的硬塊
臉色沉重地說
硬塊上端有一小粒
先切掉作病理檢驗- - -
其它部份會傷到神經- - -
凡醫裝很內行回答
顏面神經
轉診又轉診
不到兩歲的小baby
上手術台挨刀
父母心多痛啊
- - - - - - - - - -
之後 轉到感染科更悽慘
該科醫師懷疑是肺結核感染
引起的淋巴腫
連續幾天的抽痰檢驗
小baby的苦 烙在媽媽的心
還吩咐全家都要照胸部X-光
最後 一切檢驗都是 (一) negative
有同學在病理科 拜託他看一下切片
驚動了病理科主任
重新打一份報告
Infantile Fibrobatosis
確定不是惡性 也不是淋巴腫
就是一種纖維瘤 會一直長大
燙手山芋丟回小兒外科
主任無奈 這腫瘤太大會傷到神經
去腫瘤科看看好了
腫瘤科醫師看一看病歷
皺著眉頭說
腫瘤科是看惡性腫瘤
作化療 放療之類的----
你這腫瘤是良性的
因此--------
這下怎麼辦
只得透過關係再請教腫瘤科醫師
他語帶玄機
去找整型外科主任吧
他有新的技術- - -
雞母珠
燃起一線希望
直奔整型外科 該科主任說
這要作顯微手術把神經接好----
就等安排時間手術
父親的宗親會
有位博學多聞的宗親 人稱教授
聽到這消息說不用開刀
強力推薦雞母珠
還熱心地到附近的小山採集
凡醫一時耳根輕
也疼惜小baby動大手術
也疼惜太太來回奔波
最糟糕的是
疼惜那一筆龐大的手術費- -
待續
暫不回饗
待完結篇再---